咱们平时刷社交平台、逛论坛的时候,是不是经常看到有人发 “百度云网盘里有免费会员资源,点链接就能领”“某企业内部资料百度云泄露,赶紧保存” 这种消息?可很多人不知道,这些很可能是造谣的虚假内容,而且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,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都要担法律责任。对了,还有朋友问 “新手如何快速涨粉”,其实涨粉得靠优质内容,可别想着用造谣百度云资源这种歪招,不然粉没涨成还惹一身麻烦,那该怎么办呢?小编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,个人和企业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,分别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,一起往下看吧!
首先咱们先明确,不管是个人随手发个造谣的百度云网盘资源链接,还是企业为了引流故意编造虚假资源信息,只要涉及 “造谣”,就逃不开法律的约束。下面先用表格对比下,个人和企业在不同法律责任层面的区别,这样大家看得更清楚:
法律责任类型 | 个人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的具体情形 | 企业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的具体情形 | 常见处罚 / 承担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行政责任 | 1. 在朋友圈、微信群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免费领取某热门课程” 的虚假消息,导致几十人受骗;2. 用小号在贴吧发布 “百度云网盘有某明星隐私文件” 的谣言,引发少量传播 | 1. 企业账号在微博发布 “百度云网盘与本企业合作,免费送 1000 份会员资源” 的虚假合作信息;2. 培训机构在官网宣称 “百度云网盘有本机构独家押题资料,扫码就能领”,实际是虚假链接 | 个人:5-10 日拘留,可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;情节轻的,5 日以下拘留或 500 元以下罚款 企业:责令改正,处 2000 元 – 10 万元罚款,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|
民事责任 | 1. 个人造谣 “百度云网盘里的某理财资料能稳赚不赔”,导致他人相信后投资亏损;2. 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有某品牌假货货源” 的谣言,影响该品牌销量,给品牌方造成损失 | 1. 企业造谣 “竞争对手的百度云网盘资源存在安全漏洞,会泄露用户信息”,导致竞争对手客户流失;2. 电商企业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有本店铺隐藏优惠券资源”,吸引用户点击却无法使用,造成用户时间损失 | 个人: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,公开道歉消除影响 企业:赔偿受害方(个人或其他企业)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,比如品牌声誉修复费用等 |
刑事责任 | 1. 个人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里有疫情防控虚假文件” 并大量转发,引发社会恐慌;2. 造谣 “百度云网盘有国家机密文件”,涉嫌危害国家安全 | 1. 企业为了打压对手,编造 “对手百度云网盘资源涉及非法内容” 并大规模传播,导致对手企业经营困难,涉嫌诽谤罪;2. 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将停止服务,相关资源需转存到本企业平台” 的谣言,引发用户恐慌,涉嫌寻衅滋事罪 | 个人:处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管制,最高可判 5 年有期徒刑 企业: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,企业同时承担罚金 |
看完表格,可能有人会问,“我只是转发了别人造谣的百度云网盘资源,又不是我编的,也要担责任吗?” 其实这个问题得看情况,如果转发时明知是虚假信息,还故意转发让更多人看到,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,都得承担相应责任。比如个人看到 “百度云网盘有免费考研真题” 的谣言,明明知道是假的还转发到多个考研群,导致上百人受骗,这就属于故意传播虚假信息,要承担行政责任;要是企业账号转发竞争对手的负面谣言,导致对手损失惨重,那企业就得承担民事赔偿,甚至刑事责任。
还有朋友问,“如果我不小心造谣了百度云网盘资源,赶紧删掉是不是就没事了?” 其实也不是绝对的,得看谣言已经造成的影响。如果只是刚发出去没多久,没几个人看到,赶紧删掉并公开澄清,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;但如果已经传播开了,比如转发量过百、点赞过千,就算删掉了,也还是要承担相应责任。之前就有个博主,不小心转发了 “百度云网盘有某课程免费资源” 的谣言,后来发现是假的赶紧删掉,可已经有几十人保存了无效链接,最后还是被平台处罚,还得公开道歉。
再说说企业这边,很多企业觉得 “我是公司账号,发点引流的消息没事”,这种想法可太错了。之前有个教育科技公司,为了推广自己的课程,编造 “百度云网盘有本公司免费试听课资源,转发就能领” 的谣言,结果吸引了上千人点击,最后发现是虚假链接,很多用户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。这家公司不仅被罚款 5 万元,还被吊销了部分业务许可证,品牌声誉也受到了很大影响。所以企业千万不要想着用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的方式引流,得不偿失。
小编觉得,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,在使用百度云网盘或者发布相关资源消息的时候,都得守住法律底线。个人要记住,不要随便编造、转发不确定的百度云资源信息;企业更要以身作则,用正规方式推广,别搞虚假宣传那一套。毕竟现在网络监管越来越严,造谣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,与其冒着风险造谣,不如花时间做真实、有价值的内容。希望大家都能明白,严禁造谣百度云网盘资源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律要求,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,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