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失值插补方法

谈天说地9小时前发布 esoua
0 00
网盘资源搜索

你有没有盯着Excel里一片片刺眼的“#N/A”抓狂过?小编就遇到过!上次分析销售数据,缺了十几天的记录,模型跑出来全是鬼画符——​​缺失值简直是数据分析的暗坑​​,踩中了轻则结果失真,重则结论翻车。但别慌!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用插补法把坑填平,保你数据稳当、模型不崩!


​一、基础三板斧:简单但别小看​

​1. 均值/中位数补缺:​

  • ​适用场景​​:数字型数据,比如温度、销售额。要是缺得少(<10%),直接上全体平均值就行。但话说回来,如果数据里混进几个离谱的异常值(比如某天销售额误输成1个亿),这时候​​中位数就更扛造​​——毕竟它专治“极端分子”。

  • ​操作口诀​​:Excel里点个AVERAGE或MEDIAN,1秒搞定

​2. 众数补分类:​

  • ​举个栗子​​:调查问卷里“职业”空了几行?那就填出现最多的“学生”或“白领”。​​不过注意​​!要是选项太分散(比如10个人选8种职业),硬塞众数可能反而带偏节奏。

​3. 前后填充:时间序列专属​

  • ​典型操作​​:前向填充(拿昨天的温度补今天)后向填充(用明天的补今天)。适合气温、股价这类“惯性强”的数据。但要是数据突然跳水(比如疫情封城导致销量暴跌),可别这么干——​​否则平滑了波动,掩盖了真相​​!


​二、进阶玩家技巧:关系越复杂越管用​

​1. KNN插补:找“邻居”借数​

  • ​核心逻辑​​:和缺数据的样本越像的“邻居”,说话越有分量。比如补“身高”时,​​性别相同、年龄相近的人更值得参考​​。

  • ​实战TIP​​:用Python的KNNImputer,调n_neighbors=3(一般3-5个邻居够用)——​​别贪多,否则隔壁老王都来掺和​​。

​2. 多重插补:高端操作的标配​

  • ​为啥靠谱​​?它承认“补的值未必准”,所以​​一口气补5套数据​​,分别跑模型,最后汇总结果——像极了“多请几个专家会诊”。

  • ​局限坦白​​:计算量贼大!样本少于100条时慎用,等结果等到你怀疑人生(小编亲测熬夜警告⚠️)。

​3. 拉格朗日插值:玩转连续变化​

  • ​最适合​​:传感器按秒记录但丢了几帧的温度数据。原理是用多项式曲线串起已知点,​​强行把断线连成光滑曲线​​。代码虽复杂(要调scipylagrange函数),但对周期性波动贼灵敏!


​三、小编的避坑心得​

  1. 1.

    ​先问再补​​:

    缺数据是随机漏的(MCAR),还是穷人不填收入(MNAR)?后者硬补会翻车!​​建议先跑个缺失模式分析​​(SPSS里点“分析→缺失值分析”)。

  2. 2.

    ​分类变量别碰均值​​:

    见过有人用“平均职业=1.5”补职业类型?大忌!​​离散数据老实众数或KNN​​。

  3. 3.

    ​效果验证不能省​​:

    补完的数据,和原始分布对比直方图——要是补出个“双峰骆驼背”,赶紧回炉重造!

​个人观点​​:插补不是变魔术,而是​​带枷锁跳舞​​。我曾用KNN补客户收入,结果高收入群全被拉平均——后来才知道,高收入者普遍拒填收入(典型的MNAR!)。这教训告诉我:​​补得再妙,不如源头防漏​​。下次设计问卷,必加“不想填收入?选个范围也行嘛!”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