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进实验室那会儿,师兄让我找去年的细胞实验原始数据,我在百度云里翻了四十分钟,文件夹名字不是 “实验数据 1” 就是 “重要资料”,最后还是师姐指着一个叫 “2023-Q3 – 肝癌细胞 – 传代记录” 的文件夹说,喏,在这儿。那时候才明白,研究生的百度云要是分类乱了,不光自己费劲,同门找东西更像在大海捞针。今天小编就聊聊,怎么把云盘里的资源理清楚,让同门三秒钟就能找到想要的。
一、先想明白:为啥研究生的云盘,非得好好分类?
你可能会说,自己的东西自己认识不就行了?但实验室的资源大多是共享的 —— 比如导师的组会 PPT、师兄的文献综述、师姐的实验 protocol,这些都得存在云盘里给同门用。
举个例子,上次组会要讨论一篇 2022 年的综述,师弟在云盘里搜 “综述”,出来二十多个文件,有 2019 年的、有本科生做的,翻了半天还找错了版本。要是分类清楚,是不是能省出十分钟讨论正事?
所以啊,分类不只是为了整齐,更是为了让整个团队的效率提上来。
二、分类的 3 个核心原则,新手也能马上用
其实分类没那么复杂,抓住这几个原则,哪怕你以前是 “随手存” 选手,也能慢慢改过来。
- 从 “使用场景” 出发,别按 “文件类型” 堆
很多人喜欢建 “PPT 文件夹”“PDF 文件夹”,但同门找东西时,想的是 “我要找上周组会的 PPT”,不是 “我要找个 PPT 文件”。所以不如建 “组会记录”“实验 protocol”“文献精读” 这类文件夹,更贴近大家的使用习惯。 - 名字里带 “关键信息”,别用 “新文件”“修改版”
文件夹或文件名里,最好带上时间、项目名、负责人。比如 “2024-05 – 小鼠建模 – 李师兄”,比 “小鼠实验” 清楚多了。上次师妹找 “流式细胞仪操作视频”,直接搜 “流式” 就出来了,因为文件名里带了这两个字。 - 别贪多,一层文件夹最多分 3 类
见过有人建 “实验数据→细胞实验→肝癌细胞→传代→2023→10 月” 这样的多层文件夹,点五六下才能找到东西。其实三层就够了,比如 “实验数据→2024→肝癌细胞传代”,简单直接。
三、3 种具体分类方法,附表格对比哪个更适合你
不同实验室的资源类型不一样,这几种方法你可以挑着用,也能混着来。
分类方法 | 适合场景 | 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---|---|
按 “项目 / 课题” 分 | 实验室有多个研究方向(如肝癌、肺癌) | 目标明确,找课题相关资源快 | 跨课题的资源(如通用试剂表)不好放 |
按 “用途” 分 | 资源类型杂(有文献、数据、课件) | 符合日常使用习惯 | 同一用途下文件多了容易乱 |
按 “时间 + 负责人” 分 | 短期项目(如暑期实验、临时汇报) | 方便追溯,责任清晰 | 长期用的资源找起来费劲 |
举个例子,我们实验室是这么分的:大文件夹叫 “2024 – 肝癌研究组”,下面分 “文献库”“实验数据”“组会材料”;“实验数据” 里再按月份分,每个月的文件夹里标上谁做的实验 —— 这样不管是新来的师弟,还是临时合作的同门,都能快速定位。
四、整理时的 5 个小技巧,让同门少问你 10 次
光分类还不够,这些细节做好了,才算真的方便。
- 建一个 “共享说明” 文件
放在云盘根目录,写清楚 “文献库怎么命名”“实验数据要包含哪些信息”。上次新师弟来,看了这个文件,没问我一句就找到他要的质粒图谱了。 - 定期 “断舍离”
每季度花半小时,删掉重复的、过期的文件(比如 2020 年以前的旧 protocol,早就更新了)。别觉得可惜,留着只会占地方,还容易让人下错。 - 重要文件 “双备份”
像导师的基金申报书、核心实验的原始数据,除了按分类放,再单独建一个 “核心资源备份” 文件夹。万一主文件夹被误删,还有地方找。 - 用 “星标” 标记常用文件
同门经常要下的 “细胞培养操作规范”“试剂订购表”,标上星标,在百度云首页就能看到,不用一层层点进去找。 - 共享时直接 “指定文件夹”
给同门分享资源时,别直接甩个文件过去,让他存到对应的分类文件夹里。比如 “这个文献你存到‘文献库→2024→5 月精读’里”,慢慢大家就都养成习惯了。
五、问答时间:这些坑我都踩过,你可别再犯
问:分类太细,反而找不到东西了怎么办?
答:那就简化!比如原来分 “RNA 提取→试剂配方→步骤视频”,可以合并成 “RNA 提取全流程”,里面用文件名区分内容。有时候 “模糊分类” 比 “精确到极致” 更实用。
问:同门存东西不按规则来,怎么办?
答:刚开始可以多提醒,比如看到有人把文献存到 “实验数据” 里,私下告诉他应该放哪。我们实验室是每月组会提一句,三个月后大家就都自觉了。
其实啊,分类整理这事儿,刚开始会觉得麻烦,花一两个小时理清楚,后面能省无数时间。我见过最夸张的实验室,因为云盘分类乱,同一份实验数据被三个人重复做了三次,多浪费精力。
我的经验是,不用追求 “完美分类”,能让 80% 的同门在 30 秒内找到东西,就够了。毕竟咱们研究生,时间该花在做实验、看文献上,而不是在云盘里翻来翻去。希望这些法子,能让你们实验室的资源共享顺顺当当的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