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上大学的同学,是不是总觉得百度网盘里的资源越存越多,专业课的课件、考证的视频、学长分享的笔记…… 乱七八糟堆在一起,想找的时候翻半天?其实啊,整理网盘资源没那么难,今天小编就手把手教新手小白,从专业课到考证资料,怎么理得明明白白,找起来一分钟搞定。
资源分类怎么分才不乱?按 “用途 + 优先级” 来
咱们存资源的时候,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股脑全扔进网盘,等要找的时候傻了眼。正确的做法是先建大文件夹,再细分小文件夹。比如先建 “专业课资料”“考证备考”“公共课通用” 这三个大文件夹,每个大文件夹下面再按具体内容分。
像 “专业课资料” 里,按 “学年 + 学期 + 课程名” 建文件夹,比如 “2023-2024 学年 第一学期 高等数学”,里面再放课件、作业答案、历年考题这些。“考证备考” 就按证书类型分,“英语四级”“计算机二级”“教师资格证”,每个下面放真题、视频课、高频考点。
有同学可能会问,分得这么细,建文件夹会不会很麻烦?刚开始是有点,但后面找资料的时候,你就知道多省事儿了。我去年帮一个学弟整理网盘,他之前把所有资料都堆在 “学习资料” 文件夹里,找一份《微观经济学》课件翻了 20 分钟;按这个方法分完,现在 30 秒就能找到。
分类方法 | 优点 | 缺点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
按用途分(专业课 / 考证) | 目标明确,找资料快 | 跨用途资料不好归类 | 所有大学生 |
按时间分(学期 / 月份) | 符合学习进度 | 过了学期容易忘 | 课程多的低年级 |
按重要性分(必看 / 可选) | 优先处理关键资料 | 重要性难界定 | 备考期学生 |
文件命名有啥小技巧?加 “关键词” 比啥都强
文件夹分好了,里面的文件也得好好命名。别再用 “课件 1”“视频 2” 这种名字了,过俩月你自己都记不清是啥。正确的命名公式是 “内容类型 + 核心信息 + 来源”,比如 “课件 第 3 章 函数 李老师课堂版”“真题 2024 年 12 月 英语四级 含答案”。
尤其像考证的视频课,一集一集的,最好加上序号,比如 “刘晓燕四级语法 01 – 名词性从句”“02 – 定语从句”,这样播放的时候能按顺序来,不会漏看。有个学姐跟我说,她之前把考研政治视频随便命名,结果看到第 10 集才发现,第 3 集漏看了,还得回头补,特耽误时间。
怎么快速搜到想要的资料?善用 “搜索 + 筛选” 功能
就算分类再清楚,有时候也会记不清文件存在哪个文件夹里。这时候百度网盘的搜索功能就得用好。搜的时候别只输关键词,加个 “文件类型” 筛选更精准。比如找专业课课件,输 “高等数学 课件”,再筛选 “文档”,就能排除掉视频和图片,直接看到 PPT 或 PDF。
要是找视频课,搜 “计算机二级 操作教程”,筛选 “视频”,再按 “时长” 排序,优先看长视频 —— 一般系统的课程不会只有几分钟,短的可能是片段,没啥用。小编自己试了下,用这个方法找 “Python 编程基础” 的视频,比瞎翻快了 3 倍。
重要资料该咋备份?这两步能避免 “突然消失”
有些同学可能遇到过,存了很久的资料突然显示 “已失效”?多半是原分享者删了资源。所以重要的资料,除了存在自己网盘,最好再做个备份。简单的办法是:把文件下载到电脑本地一份,或者转存到另一个网盘(比如阿里云盘)。
像专业课的历年考题、考证的高频考点总结,这些都是精华,必须备份。我认识的一个学长,就因为没备份,考研复试前发现专业课笔记失效了,急得差点哭,后来还是找同学重新要的,多惊险。
避坑提醒:这些雷别踩
最后说几个新手容易踩的坑。别存太多重复资源,比如同一门课的课件,A 老师和 B 老师的内容差不多,留一份优质的就行,多了反而乱。还有,别随便点陌生人分享的链接,有些打着 “免费资料” 的旗号,其实是病毒,咱得看清楚分享者是不是靠谱的学长学姐或机构。
按小编的经验,做好分类和命名后,找资料的时间能省一半以上。而且整理的过程也是梳理学习思路的过程,哪些资料重要、哪些可以暂时放一放,心里会更有数。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,但坚持两周,你就会发现 —— 原来找资料可以这么爽!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