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党们是不是总在古诗学习里犯愁?尤其是《题都城南庄》这首诗,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 明明背得滚瓜烂熟,可译文总觉得理解不到位,注释看得一知半解,考试时考点更是抓不住重点。别着急,今天小编就给大伙把这首诗的译文、注释、背景、情感还有考试常考的点全梳理清楚,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备考,看完这篇都能帮上忙,一起往下看吧!
全诗原文及译文完整版
咱们先把诗摆出来,崔护的《题都城南庄》全诗是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 是不是很熟悉?译文完整版是这样的:
去年的今天,就在这扇门里,姑娘的脸庞和桃花相互映衬,格外红艳。如今姑娘的脸庞不知去了哪里,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含笑绽放。
这样一看是不是清晰多了?但光看译文不够,咱们得逐句拆开了说。
逐句解析带注释,难点全弄懂
第一句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”
注释:“去年今日” 指过去的同一时间,“此门中” 就是这扇门里面。
解析: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用 “去年今日” 和后面的 “今年” 形成对比,咱们能感觉到诗人在回忆过去,这种写法一下子就把思念的情绪带出来了。虽然只是简单的时间地点,但藏着满满的故事感。
第二句: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
注释:“人面” 指姑娘的脸庞,“相映红” 是相互映衬着变红。
解析:这是全诗最有名的句子啦!桃花的红艳和姑娘的脸庞相互衬托,画面感特别强。这里的 “红” 不光是颜色,还暗示着当时的美好和热烈,或许暗示着诗人初见时的心动呢。
第三句:“人面不知何处去”
注释:“不知何处去” 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了。
解析:从回忆拉回现实,去年的姑娘不见了,这种突然的转折让人心里一沉,失落感一下子就出来了。咱们读的时候能感觉到那种寻人不见的焦急。
第四句: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
注释:“依旧” 是像从前一样,“笑春风” 指桃花在春风中绽放,像在微笑。
解析:桃花还和去年一样盛开,但人却不见了。这种 “物是人非” 的对比,把思念和惆怅推到了顶点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里的 “笑” 用得特别妙,桃花越热闹,越显得诗人心里空落落的。
创作背景:故事里藏着诗的魂
为啥崔护会写这首诗?民间流传着个故事:崔护年轻时去长安赶考,清明这天到城南游玩,口渴了向一户人家讨水喝,开门的姑娘给了他一杯水,自己则站在桃花树下,两人没说几句话。第二年崔护再去,门还在,桃花还开着,可姑娘却不在了,他就写下了这首诗。
不过这个故事的细节真假难辨,具体崔护当时是不是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位姑娘,史料里没详细记载,这就得靠咱们结合诗句自己品了。
情感解读:不止是思念那么简单
这首诗的情感可不止 “思念姑娘” 这么简单。表面看是寻人不见的失落,深层里藏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,对 “物是人非” 的感慨。咱们生活中不也这样吗?有些人和事,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,诗人用桃花和人面的对比,把这种普遍的情感写活了。考试时要是考情感主旨,可别只答 “思念”,得往 “时光易逝、物是人非的惆怅” 上靠。
考试考点梳理,这些分不能丢
1. 常考句子及赏析
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 和 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 是高频考点。赏析时要答出 “映衬”“对比” 的手法,还有桃花象征美好、时光不变的意思。
2. 情感主旨
记住关键词:思念、物是人非、时光易逝。别只写表面情感,要结合对比手法分析深层感慨。
3. 手法分析
对比手法是核心!“去年” 与 “今年” 对比,“人面” 与 “桃花” 对比,“在” 与 “不在” 对比,这些都是得分点。
我觉得学古诗就得多结合背景和生活体验,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年,就是因为它写出了每个人都有过的那种遗憾和怀念。学生们备考时,把译文吃透,逐句注释记牢,再结合考点多练几道题,肯定能拿下这部分分数。记住,理解情感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哦!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