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 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 这课时,是不是总在纠结:典故里哪些该讲哪些不用讲?学生总写错诗名、记错作者咋办?想拓展内容又怕偏离考点?别愁,今天这篇文章就给老师们整理好备课素材,揪出学生常踩的坑,再给几个超实用的拓展案例,保证课堂既扎实又生动!
一、备课核心素材:从全诗到典故,干货一次备齐
先把最基础的素材理清楚,这可是课堂的骨架。咱们先看全诗和出处,这首诗是唐代崔护的《题都城南庄》,全诗四句得让学生背熟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 这里有几个必讲的点,做成表格更清楚:
备课重点 | 具体内容 | 教学建议 |
---|---|---|
诗题与作者 | 诗题《题都城南庄》,作者崔护(唐代) | 强调 “题” 字不能漏,作者朝代别混 |
核心诗句 | 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 | 让学生圈出 “相映”“依旧” 等关键词 |
典故核心 | 崔护邂逅姑娘、次年错过写诗的故事 | 简化情节,突出 “邂逅 – 错过” 主线 |
典故部分不用讲太复杂,就说崔护赶考时在城南遇姑娘,次年寻不见,写下这首诗就行。唐代孟棨《本事诗》里的 “死而复生” 情节,课堂上提一句 “这是后人加的传奇色彩” 就行,不用深讲,免得学生记混。
二、学生高频易错点辨析:这些坑一定要避开!
教了这么多年,学生总在几个地方栽跟头,咱们提前辨析清楚,能少走很多弯路。
- 易错点 1:诗名写错
学生常把《题都城南庄》写成《城南庄》或《人面桃花》,咋办?可以让他们联想:“题” 是 “题写” 的意思,崔护把诗写在南庄墙上,所以 “题” 字不能少,就像写信要写标题一样。 - 易错点 2:作者朝代记混
总有人把崔护说成宋代诗人,其实他和白居易是同时代的唐代人。可以编个小口诀:“唐代崔护写桃花,白居易也夸他”,简单好记。 - 易错点 3:寓意理解太浅
学生只说 “写姑娘和桃花美”,漏了情感。可以反问:“如果只写美,为啥要写‘人面不知何处去’?” 引导他们发现 “美好易逝” 的感慨,这样理解就深了。
三、课堂拓展案例:让诗词活起来的小技巧
光讲考点太枯燥,加点拓展内容,学生听得更投入。
- 案例 1:对比其他桃花诗句
把《诗经・桃夭》的 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 和 “人面桃花” 对比,问学生:“同样写桃花,前者贺新婚,后者写错过,为啥?” 让他们感受不同情境下桃花的象征义。 - 案例 2:联系影视戏曲
提一句元代白朴把这个典故改成了杂剧《崔护谒浆》,虽然学生没看过,但可以说 “就像咱们把故事改成小视频,古人也爱改编诗词故事”,拉近和学生的距离。 - 案例 3:生活场景联想
让学生说说自己 “错过美好事物” 的经历,比如 “去年常去的小店关了”,再联系诗句 “桃花依旧”,这种共鸣能帮他们理解情感。
四、备课小提醒:这些细节能让课堂更出彩
最后分享几个实战小技巧,都是小编用过的,亲测有效。
- 用简笔画辅助:画个小院、桃花、背影,标注诗句,学生一看就懂。
- 利用争议互动:问 “有人说典故是假的,你们觉得重要吗?” 让学生讨论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
- 结合地域文化:如果学校在西安附近,可以提 “长安城南现在还有桃花节”,让学生觉得诗词离自己很近。
其实啊,教诗词不用追求完美,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美和情感。把典故讲清楚,易错点提前防,再加点他们熟悉的生活例子,学生自然会喜欢。希望这些素材和方法能帮到各位老师,咱们一起让诗词课越来越生动!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