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都在问,自己公司做海外短视频推广,钱花了不少,视频也拍了一堆,可 TikTok 上没人点赞,YouTube Shorts 播放量上不去,更别说靠这个拉客户了。其实不光是小企业,就连一些想拓展海外市场的科技公司,也常卡在 “内容发出去就石沉大海” 这个坎上。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,听雅科技这类企业做海外短视频推广该怎么破局,从 TikTok 到 YouTube Shorts,全平台本地化运营到底该怎么做。
先搞懂平台脾气:TikTok 和 YouTube Shorts 不一样
咱们做推广前,得先明白这两个平台的用户喜欢啥。TikTok 上年轻人多,尤其是 16 到 24 岁的用户占比高,他们就爱刷快节奏、有创意的内容,视频时长最好控制在 15 到 30 秒,太长了人家划走了。YouTube Shorts 虽然也讲短平快,但用户年龄稍大些,不少是 25 到 45 岁的职场人,他们更愿意看有点干货、能学到东西的内容,时长放宽到 1 分钟内都行。
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平台用户有差异,但有个共同点得记住:不管在哪发,内容得 “接地气”。比如给欧美用户发视频,别用咱们国内流行的梗,人家可能看不懂;给东南亚用户发,多加点当地的音乐和表情符号,互动率会高很多。
本地化内容怎么拍才不踩坑
很多人觉得本地化就是把文案翻译成外文,这想法可不对。真正的本地化,得从镜头里的细节做起。咱们拍视频时,演员最好用当地面孔,背景里放些目标市场的标志性元素,比如在欧美拍就放个咖啡杯,在东南亚拍就摆盆绿植。
文案方面,要多搜搜当地用户常用的 slang(俚语),别用太正式的词。比如想表达 “很棒”,欧美年轻人爱说 “lit”,东南亚可能说 “bagus”。不过这里有个问题,不同国家的俚语差异很大,具体哪个词用在哪个市场效果最好,可能还得靠多测试,具体的精准匹配机制待进一步研究。
还有背景音乐,一定要用目标平台上流行的本地歌曲,别随便找个中文歌翻版用,那样用户一听就觉得 “不正宗”,划走的速度比谁都快。
多平台运营的小技巧
咱们不能把一个视频原封不动发到 TikTok 和 YouTube Shorts 上,得根据平台特点改一改。比如 TikTok 上可以加些热门挑战赛标签,YouTube Shorts 就多加点关键词标签,方便用户搜索到。
发布时间也有讲究,得按目标市场的当地时间发。比如做美国市场,就凌晨咱们这边的时间发,正好赶上人家的晚上休闲时段。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,或许不同行业的最佳发布时间还有差异,比如科技类内容可能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发效果更好?这得自己多试。
还有个小窍门,咱们可以在 TikTok 上发引流的短内容,勾着用户去 YouTube Shorts 看更详细的讲解,这样两个平台的流量能互相带动,效果比单打独斗好得多。
数据要看对,别瞎优化
发完视频别光看播放量,得重点看 “完播率”—— 就是有多少人把视频看完了。如果完播率低,说明开头没吸引力,下次开头 3 秒就把重点抛出来。
互动率也很重要,评论、点赞、分享多的视频,平台会给更多流量。咱们可以在视频结尾问个简单的问题,比如 “你觉得这个功能有用吗?” 引导用户评论。
不过数据也不能全信,有时候数据好看但没带来客户,可能是内容太 “娱乐化” 了,没突出咱们的产品优势。咱们得结合后台的客户咨询数据,看看哪些视频带来的咨询多,就照着那个方向多拍。
个人一点小建议
做海外短视频推广,急不来。我见过很多企业刚做一两个月没效果就放弃了,其实本地化运营得慢慢磨,多观察当地用户的喜好变化,跟着调整内容。
咱们听雅科技做科技类产品推广,优势在于专业度,所以视频里既要有本地化的 “壳”,也要有硬核的 “料”,把产品优势用当地人能懂的方式讲清楚。别害怕试错,每次发完视频总结一下哪里不对,下次改一点,慢慢就找到门道了。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到正在做海外推广的朋友,坚持下去,总会看到效果的!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