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餐饮老板们,是不是都有这感觉?想靠短视频拉客人,可要么拍出来没人看,要么花了钱没转化,专业团队又请不起,自己拍又不知道从哪下手。其实啊,本地餐饮拍短视频不用搞得多复杂,用对剧本模板,手机就能拍出高转化的视频。今天小编就给大伙推荐几个低成本还好用的剧本模板,都是身边餐馆老板亲测有效的招,一起往下看吧!
为啥本地餐饮需要专属剧本模板?
普通餐饮短视频总爱拍 “店里多热闹”“菜品多好看”,可本地食客刷到了没啥感觉。你想啊,人家刷短视频找吃饭的地儿,关心的是 “离我近不近”“味道靠谱不”“现在去有没有优惠”,不是来看你拍宣传片的。专属模板就好在能精准戳中本地人的需求,花小钱办大事。
给大伙看组对比,就知道差别在哪了:
对比项 | 普通餐饮视频剧本 | 本地专属剧本模板 |
---|---|---|
场景选择 | 精修菜品摆拍 | 食客吃饭的真实画面 |
重点信息 | 强调 “百年老店”“独家秘方” | 突出 “步行 10 分钟到”“现炒现卖” |
行动指令 | 模糊的 “欢迎到店” | 具体的 “定位领 5 元券” |
本地转化效果 | 到店率 3%-5% | 到店率 15%-20% |
模板一:特色菜品 “痛点解决” 型(适合家常菜、小馆子)
本地食客最烦啥?想吃饭又怕踩雷,担心 “图片好看实物差”“菜量少不够吃”。这模板就专门解决这问题,成本几乎为零,用手机拍店里日常就行。
剧本结构(15-20 秒):
- 开头 3 秒(痛点场景):拍食客皱眉看菜单,说 “想吃个下饭菜,又怕太咸太油?”
- 中间 10 秒(菜品展示 + 信任点):镜头切到后厨现炒画面,老板举着锅说 “咱这小炒黄牛肉,用的都是当天鲜牛肉,少盐少味精,来吃的老顾客都说配米饭能吃三碗!”(拍一勺牛肉浇在米饭上的特写)
- 结尾 5 秒(行动指令):拍店内餐桌,说 “现在来店,提视频送例汤,定位就在左下角,中午 11 点到下午 2 点不用等座!”
我家楼下的小炒店老板就用这模板,拍了三天,中午到店的人明显多了,他说好多客人来就说 “看你视频里那牛肉挺香,来一份”。
模板二:优惠活动 “限时紧迫感” 型(适合烧烤、火锅类)
本地餐饮搞优惠,最怕客人知道了不着急来,等活动结束了才想起。这模板就靠 “限时 + 具体福利” 催客人马上行动,拍摄重点是突出 “错过就亏”。
剧本结构(20-25 秒):
- 开头 5 秒(福利直给):老板举着优惠券对镜头说 “爱吃烧烤的兄弟注意了,这三天来咱店,68 元能吃 100 串烤串!”
- 中间 10 秒(真实场景 + 信任):拍烤串滋滋冒油的画面,穿插食客撸串的镜头,老板画外音 “你看这刚烤好的羊肉串,肥瘦相间,每天现穿现烤,不好吃你找我退钱!”
- 结尾 5 秒(限时指令):拍墙上的日历划着倒计时,说 “活动就到这周日,晚上 6 点前到店不用排队,定位里领券,来了直接核销!”
有个开火锅店的朋友用这模板时,特意加了句 “昨天来晚的客人都没吃上,今天早点来”,结果那几天晚上 6 点前就坐满了,他说比发传单管用多了。
模板三:日常烟火气 “情感共鸣” 型(适合早餐、社区餐馆)
本地老馆子靠的是回头客,拍视频就得突出 “熟悉感”“人情味”,让街坊邻居看了觉得 “这就是咱常去的那家店”。
剧本结构(15 秒):
- 开头 3 秒(日常场景):拍老板在门口擦桌子,老顾客路过打招呼 “张哥,今天包子蒸好了没?”
- 中间 10 秒(细节 + 情感):镜头切到蒸笼开盖,热气腾腾的包子,老板笑着说 “刚蒸好的鲜肉包,老规矩给你留了俩带芝麻的,就知道你爱吃这口”(拍老顾客咬包子流汁的样子)
- 结尾 2 秒(暖心指令):老板挥挥手 “街坊们,早上 6 点到 9 点,来吃早餐送豆浆,天冷了趁热来!”
社区里的早餐店用这模板,不用搞优惠,就拍日常互动,老顾客带新客人来的都多了,因为看视频就觉得 “这家店老板实在,吃得放心”。
拍摄小技巧:低成本也能拍得清楚
很多老板说自己拍的视频模糊、晃悠,其实不用买设备,记住这几点就行:
- 拍菜品时离近点,用手机 “人像模式”,突出食物细节;
- 拍后厨时开着灯,光线足了画面就亮堂;
- 走路拍店内场景时,慢慢走别晃,或者把手机架在桌上拍;
- 不用加复杂音乐,就用店里的环境音,比如炒菜声、食客聊天声,更真实。
小编觉得,本地餐饮拍短视频,不用跟别人比画面多精致,重点是让附近的人看了觉得 “这家店靠谱,我想去试试”。上面这几个模板,选一个适合自己店类型的,今天就能拍,拍完发的时候记得加本地定位和 “#XX 美食”“# 本地好吃的” 这类标签。刚开始可能数据一般,多拍几条找找感觉,慢慢就知道街坊们爱看啥了,到时候客人自然就多起来了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